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版)
(按二级学科修订)
一级学科名称 |
民族学 |
学科代码 |
0304 |
二级学科名称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学科代码 |
030405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是民族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对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艺术的基本原理,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征,进而掌握各少数民族艺术的特征及相互之间影响、融合、变迁、认同的历史。认识少数民族艺术在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培养具备独立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的研究、教学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热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专业要求:系统掌握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运用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具备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艺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就业目标: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在文化艺术事业管理部门、各类博物馆等从事相关工作。
二、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
|
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团队成员 |
1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该课程研究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研究,包括:口头传统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研究;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研究;非物质文化遗存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等。 |
崔玲玲、崔鸿飞、赵秀琴 |
2 |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美术 |
该方向立足于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美术等的形成、发展与现状研究,诠释音乐、舞蹈、美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与文化意义;探讨其形成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并将其置于整体地域环境、民族环境中进行深入探讨音乐、舞蹈美术文化在使用者、旁观者等心理、审美的文化解析。 |
崔玲玲、崔鸿飞、朴永光、徐广伟 |
3 |
少数民族艺术与传播 |
本课程的研究包括: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研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对少数民各门类族艺术进行有效传播。还将进行传统传播方式与新的传播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中的利与弊,以期形成更好的传播途径。 |
赵秀琴、崔玲玲、崔鸿飞、冯文靖 |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原则上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课程学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总学分修满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9学分,社会实践3学分,(专业必修9门,合计18学分;专业选修课最多开设6门,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中的3门,合计6学分),(公共必修课2门,合计4学分;公共选修课1门,1学分)。
四、培养方式
理论学习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9学分,社会实践3学分。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公共必修课 |
9999-1-42-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9999-1-41-01 |
公共外语 |
72 |
2 |
1、2 |
9999-1-42-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专业必修课 |
0304-1-09-01 |
艺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36 |
2 |
1 |
|
专业基础课:3门, 36学时,2学分; |
36 |
|
0304-1-09-02 |
艺术学学科研究前沿 (共同) |
36 |
2 |
1 |
0304-1-09-03 |
田野调查与田野技术 |
36 |
2 |
1 |
0304-1-09-04 |
艺术人类学 |
36 |
2 |
2 |
0304-1-09-05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概论 |
36 |
2 |
1 |
0304-1-09-06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审美研究 |
36 |
2 |
1 |
0304-1-09-07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与民俗学 |
36 |
2 |
2 |
0304-1-09-08 |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专题(共同) |
36 |
2 |
2 |
0304-1-09-09 |
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创意与研究 |
36 |
2 |
2 |
专业选修课 |
0304-1-09-10 |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
36 |
2 |
3 |
0304-1-09-11 |
少数民族美术研究 |
36 |
2 |
3 |
0304-1-09-12 |
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研究 |
36 |
2 |
3 |
0304-1-09-13 |
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研究 |
36 |
2 |
3 |
0304-1-09-14 |
少数民族舞蹈研究 |
36 |
2 |
3 |
0304-1-09-15 |
少数民族艺术与传播 |
36 |
2 |
3 |
补修 课程 |
|
艺术概论 |
|
|
|
|
美学概论 |
|
|
|
必修 环节 |
|
社会实践 |
|
3 |
|
填写说明:1.开设专业外语的学科专业可直接将公共外语替换为专业外语,并编写课程编号。2.研究方法课、学科前沿课、专业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由学科主体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置。专业方向课可按学科方向设置。
六、其他培养环节
1.社会实践或发表论文
社会实践或发表论文设3个学分,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不得用其他学分抵扣。社会实践包括创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成果,并附相关证明,作为考核依据。导师组负责对研究室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考核。
社会实践或发表论文学分计算办法:参加并获得创业比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一等奖 3 学分;参加并获得创业比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二等奖2学分;参加并获得创业比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三等奖1.5学分;参加创业比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1 学分;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3学分;在普通期刊发表35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1篇2学分。
发表论文要求: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研究生就本人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方面写成中期考核报告,向导师组汇报,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环节。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3.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后,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专业有重要学术价值、研究基础较薄弱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围绕该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向考核小组汇报,经考核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报告内容应包括:围绕论文选题且能系统和清晰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进展的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内容框架、创新环节、疑点难点、研究进程安排等。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前完成,但不得迟于第四学期。开题未通过者可延期1-3个月再次开题。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的研究生须延期毕业。论文开题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题目,确需变更者,需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并重新开题。
开题报告形式:研究生就开题报告向考核小组进行汇报。考核小组由五人组成,对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水平、选题意义、研究方案等问题进行评议,决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
七、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发表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2.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形式,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在教育研究的某一问题或方法上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论文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全面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项目,经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并与五学期经导师推荐、专家评审通过、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八、必读文献
人文社科类专业需列出研究生专业必读文献。
序号 |
书 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 版 日 期 |
01 |
《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79年 |
02 |
《朱光潜美学文集》 |
朱光潜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1 年 |
03 |
《宗白华全集》 |
宗白华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1994 年 |
04 |
《民族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宋蜀华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3年 |
05 |
《美的历程》 |
李泽厚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9 年 |
06 |
《中国美学史》 |
刘纲纪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3年 |
07 |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
夏建中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7年 |
08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 |
田联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1 年 |
09 |
《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
梁一孺等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02 年 |
10 |
《艺术学引论》 |
彭吉象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 年 |
11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
袁炳昌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05年 |
12 |
《人类学通论》 |
庄孔韶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2002 年 |
13 |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 |
邱久荣等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9 年 |
14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
马学良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2 年 |
15 |
《中西宗教艺术》 |
张育英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年 |
16 |
《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79年 |
17 |
《中国艺术史》 |
张延风 |
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000年 |
18 |
《西方艺术史》 |
雅克.德比奇 |
海南出版社 |
2002年 |
19 |
《世界美术通史》 |
范梦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1年 |
20 |
《美术鉴赏》 |
陈洛加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年 |
21 |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
王伯民 |
福建美术出版社 |
1997年 |
22 |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
陈兆复主编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1年 |
23 |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
李信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2003年 |
24 |
《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 |
梁一儒 |
青海民族出版社 |
1994年 |
25 |
《生活与美学》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57年 |
26 |
《中国书法理论史》 |
王镇远 |
黄山书社 |
1990年 |
27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
袁炳昌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5年 |
28 |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
本书编写组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7年 |
29 |
《民族学通论》 |
林耀华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7年 |
30 |
《中国古建筑20讲》 |
楼庆西 |
三联书店 |
2004年 |